从争执不休,到和谐美满
- Joann Hsu
- 2023年8月7日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二十五年以前,我在新东方学GRE。逻辑老师是这样让我明白逻辑题怎样做的:问”人都会死的,所以我也会死的。这句话要想成立,assumption(前提,假设) 是什么?“ 答案是:”我是人“。我喜欢并且记住了这个逻辑(Critical Reasoning)——任何结论都有假设或前提,有些假设是明显的,有些假设是暗含的,甚至是我们习以为常的。在我们解受结论之前,先要看一看假设是否正确。如果我们证明了假设是错的(尤其是那些习以为常的,但是错误的假设),那么结论就可以轻松地被推翻了。在我的婚姻中,我发现并改变了让自己不高兴的假设(或前提),于是我就高高兴兴了,关系就美满了。 昨天,在微信的直播中,我听到了樊登和金韵蓉讨论后者写得关于婚姻关系的书,《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》(不是新书,但我第一次听到)。访谈中,他们两个提到很多关于情绪管理的细节,让我很有感触。情绪管理的方法就是:停下来,不按照自己原来的思路想下去,然后要转换;其中的一个转换的位置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,还有一个转换的角度就是转换成一个旁观者的角度。为什么要换角度呢?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我们平常人,如果没有训练的话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这个世界。但是,当你看电视剧的时候,你的角度会随着镜头发生改变。例如,当你看《中国式离婚》时,当镜头转换到妻子身上的时候,你看到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,看到她的动作和言语,就觉得她很苦,她很有道理;然而当镜头聚集在丈夫身上的时候,你就会觉得他很有道理。这是转换角度的一个简单的例子。 我可能从结婚开始,就开始情绪管理,让自己的情绪好一些,但是,又不知道什么样的方法;虽然我看这方面的书,所在的教会也有经常举办关于夫妻和教养子女的讲座,但是似乎在自己的生活中并没有运用起来。换句话说,我一直都没有开窍(至少没有像做GRE逻辑题那样开窍)。我的婚姻到了持续的争吵和极度的不和谐。朋友说我们两个都是好人,但我们两个没有办法好好相处。三年前,我出于为了孩子们最后再努力尝试一次,挽救婚姻的心态,我开始了我一个人的婚姻咨询。从这一次特殊的婚姻咨询中,我终于开始掌握有效地转换角度,很快,我的家庭气氛就改善了。 我的方法是这样的:我接受了这样的一种理论,“我所有的不愉快都是我自己不接受自己所造成的“。这个理论,就像是一个抓手,当我的情绪和思路向洪水一样有力时,我抓住这个抓手,就让原有的思绪停下来,再抓住这个抓手,转换角度。 以前,我认为(假设,前提),我的不愉快,都是别人造成的。比如说我的先生不洗碗,我告诉他,“嗨,别看电视了,早点把碗洗了”。他不洗,那我就开始生气了。因为他不洗碗,我才开始生气的,所以是他造成了我的不高兴。 现在,我就要完全换一个角度(抛弃原来的假设,接受新的前提):我不高兴是因为我不接受自己引起的,跟我的先生无关。这样,我的不高兴就会停止。然后,我就仔细想想我是哪里不接受自己,从而在先生不洗碗的时候变得不高兴的。首先我会看到并且承认,没有人在吃完饭以后立刻想要洗碗,我也不想洗。我不想洗碗,因为洗碗不好玩,如果是件好玩的事情,那我可能就想做了。第二,就是洗碗是一件辛苦的事情。我不想洗碗,但是我想要洗碗后的结果,那就是厨房干干净净。第三,虽然我可以争论说,我不洗碗是因为我必须得帮助、辅导孩子们做作业。但是,这意味着我的排序是,辅导孩子做作业要比洗碗与厨房干净这件事情重要。那么,既然我可以把某一件事情看得比洗碗这件事情重要,那么我的先生也就可以把另外一件事情看得比洗碗这件事情重要,碰巧他选择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是坐在躺在沙发上看电视。 这个时候,我生气了,很有可能就是两个方面我不接受自己,一个方面是,我不能忍受我提出来的给他的洗碗的指令他不遵守,这意味着我在他的心目中,没有分量,他对我不够看重,想象一下,如果是他的老板此刻让他洗碗,他肯定不会写歪躺在沙发上,既看手机又看电视。他对我不够看重这件事情,为什么会让我难受呢?因为我自己在时时刻刻张开着一个天线在收集信号,收集所有的信号来看看他对我看重不看重,我收到了他不看重我的信号的时候,就会特别的难受。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,如果不张开这个收集他对我尊重不尊重的天线,那么他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件事情,只说明了他累了想多休息一会儿,并不是对我不尊重。换一个角度说,我不应该将他尊重不尊重这件事情看得那么重要。当我把别人,尊重不尊重我看得很重要的时候,就说明我的心里头,并不确定,我是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,我需要用他的行为来肯定我的价值。如果我对自己完全接受,完全喜欢,完全看重,那么,无论他看重不看重我,我都是一个独特的、有价值的人。他的任何行为,都不会让我不高兴。 另外一个我不接受自己的可能的原因是,我不接受自己,生活在脏乱的厨房里,这种生活让我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掌控自己的生活。我的厨房,不像别人家的厨房那样的美好,干净。但是我为什么,不能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:我只有24个小时,只有力量管管孩子做功课,孩子们和我都很享受我们一起做功课的时间。如果孩子不在乎厨房乱不乱,如果先生也不在乎厨房乱不乱,我为什么那么在乎呢,我为什么要用一个遥远的、美好的、别人的标准,来要求自己呢? 我不需要,用一个不切实际的,我所爱的人都不在乎的标准,定义自己的生活,让自己难受。 当你读到这里,你可以想象一下,我还有什么其他不接受自己的可能吗?其实我在过去三年漫长的自我探索过程中,还发现了一个可能,那就是,我不接受自己,没有能力,找一个既高富帅又对我百依百顺、温柔体贴的丈夫。然而,然而,这个丈夫的标准,也是,我自己定下来,评判我自己,然后发现我没有做到,再然后就不接受自己了。什么叫做爱自己?爱这个不完美的自己,爱这个不完美但是独特的自己。爱自己,就不会用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苛责自己,让自己难受,惩罚自己。 就这样从三年前开始,我每次到了自己生气的时候,就会先停止生气,然后来探寻,自己到底为什么在不接受自己。我从几乎天天生气,到现在,一两个月也不生一次气。当我告诉我的朋友,无论我的先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,我都不生气了;他还是会犯错,例如,碗经常拖到第二天才洗,又例如,偶尔在他无法控制脾气时,会吼叫,我都会不生气,就是用这样的方法。我的朋友说:“你这样不是太苦自己了嘛,好像把别人的错误,归结于自己的身上了“。我不这样认为,这件事情确实是他的错误,但是他的错误,我不会生气。他的错误由他自己来承担后果,比如说,厨房更乱了,收拾起来实际上时间会用的更长。他生气、吼叫的时候,他的血压升高,他的肝脏受损,所以,他的错误,还是他自己承担了后果。所以,我一点都没有苦自己。想我以前那样,整天生气,才是真正地苦自己。我的朋友又评论道,”那你不就成圣人了吗?“,其实,我仅仅是从一个容易失望、生气、沮丧的状态,变得不那么容易失望、沮丧、伤心、难过。我只是拥有了更多的时间,享受生活的美好,离圣人还是很遥远的。我的朋友的第三个评论是,“那不就便宜他了吗,凭什么,他想做生气就生气,想偷懒就偷懒,而你就不生气呢”,我是这样认为的,我高兴,这是我生活的目的,因为我只有在高兴的情况下,才会集中精力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,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当下看也许不大,比如说写这篇博文,但是长远的积累,对我会有极大的好处的。 如果你也像曾经的我一样,没有找到好的办法管理自己的情绪,听了我的描述,你愿意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吗?当你意识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,无论是因为老公的懒惰,还是因为孩子的叛逆,你能够抓住那个抓手,停下生气的思潮,然后,再抓住那个抓手,转换角度吗?我所用的抓手是:”此刻我生气的原因,是因为我不接受自己,不是老公(孩子、老板或同事)“。这个抓手(新的前提与假设),让我与自己真正和解,让我真实地接受自己,爱自己,跟自己的关系好了,跟其他所有人的关系也就好了。我此刻的时候状态是:回忆过去,都是美好;设想将来,满是期盼。希望你也可以尽快到达这样的状态。
Commentaires